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走进家乡塞外古镇——张三营!

    信息发布者:祁立中
    2019-01-10 07:19:18    来源:河北新闻   转载


    由北向南穿过全镇的伊逊河两岸,水稻和玉米用灵动的绿叶洋溢着生命的惊喜。一条宛如巨龙的旅游公路蜿蜒盘踞在这个古镇的“腰间”!一个祥和、温馨、安宁、浪漫的盆地古镇呈现在眼前……


    6ACPyB9CT-qN9UVjAO8uymBt2Eo.cnt.jpg


    沿着当年康熙、乾隆去木兰围场狩猎的御道,出隆化县城向北行至30公里处,有座古镇——张三营。清代,因这里只有百十户村民被称为“一百家子”。


    这里曾是清代皇家入围打猎的主要行宫驻地,自古商贾云集,是承德北部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著名的“一百家子”白荞面饮誉中外。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夏天,行走在通往张三营镇上的公路,满眼的风景都是自由的……


    BQvQ1q8oQ4IP8J-ZpxpoSThxNbM.cnt.jpg


    古镇的繁华


    小镇上有一条长1700米、宽21米的商业街,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叫卖着。小孙子天天都跟着爷爷奶奶上街,可还是被这些生动的街景吸引着,大眼珠滴溜溜地转。


    行走在热闹的小镇上,不难想象到200多年前这里的繁华。这里是隆化县的第二大镇,是清代皇家入围打猎的主要行宫驻地,自古商贾云集,是承德北部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如今的小镇虽不似城里那般繁华,但快捷、幸福、安康足以概括当地百姓的生活。


    wHi2pXnEgNVUm-WWjKXkANHv2QE.cnt.jpg


    古镇的味道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离开家乡,去一个繁华的城市生活。长大之后,我曾一度很兴奋,可谓真正离开家了,才发觉不管走多远,张三营和我就像树根和树枝一样,根本扯不断。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有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底。那是玉米越嚼越甜的清香,是田间水稻和泥土的芬芳,是越想越馋、越馋越想白荞拨面、血肠与豆腐片的味道。


    拨面是是张三营名副其实的特产。很多张三营人走出家门后,最想念的、提起来最自豪的那一口就是白荞面。如今随着网络信息走进千家万户,当初习以为常的家乡土特产已经成为走出去的家乡人在城市聚会餐桌上的炫耀资本!榛子、蘑菇、血肠、豆片……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果子和野菜,让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隆化县盛产荞麦,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里以张三营加工出的面粉为最好。其特点是色泽白、韧性强,利口有咬劲。


    早在300多年前,由于地理、气候、耕种习惯、生活需要等原因,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广泛种植荞麦,每年田地里,夏天一片绿,花期一片白,蝶飞蜂舞,香味扑鼻,充满了诗情画意。大家连猜谜语也少不了荞麦粒:“三块瓦,盖小庙,里面住位白老道”。

    0cc0cff2aa82333a0df5b25310744214.jpg



    日子久了,人们更加发现了这位“白老道”的神通,它不但去饥解馋,而且有助于医治噎食、风眼、化积、止汗等多种疾病,于是当地百姓对它的加工过程也颇下功夫。


    要想磨出上好的白荞面先后得分选料、去皮、提纯、闷麸、磨面五道传统工艺去粗取精加工而成,每一百公斤荞麦仅出“白荞面”45公斤。


    Ck0Vw7EaeRjjmseA8Q9T0PBwLU0.cnt.jpg


    据《承德府志》和《隆化县志》记载,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皇家子弟赴木兰围场狩猎,返程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里。当天下午,行宫主事周桐向随驾太监呈报皇帝用膳单,其主食为白荞面拨面,专请当地拨面能人姜氏兄弟为乾隆皇帝亲手制作,并从西山龙泉沟取来上好的龙泉水和面,以山鸡、鹿肉、野鸭、白蘑作卤。拨面和卤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银碗盖取下,乾隆皇帝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条细如丝,又闻卤香扑鼻,入口一尝,既利口又有咬劲,顿开食欲,当即作诗一首“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岁无华。耐可行宫逢九月,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文骑均颁廿九家。苏对何妨频令预,由来泽欲下遗遐。”还命太监赏赐姜氏兄弟白银50两。从此,拨面也就改名叫御拨面,每年作为贡品向皇帝进贡。一百家子白荞面也由此名声远播。


    至今,以一百家子白荞面及其拨御面为内容的隆化特产已形成品牌,衍生出荞面文化,远播声誉,使白荞面这一传统食品进入更多的百姓家庭。白荞面不仅可制作拨面,也可做小吃。承德有名的“二仙居碗坨”、“荞面蒸饺”、“荞面水饺”、“荞面片汤”、“荞面烧麦”等都是以白荞面为原料。


    m10ukptyI0D7MU2FZkAEQoXhoJE.cnt.jpg


    古镇的记忆


    张三营镇曾是清朝兴盛时期几代皇帝去木兰围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初,从京师至围场沿途按里程、地势设立行宫,供皇帝饮茶、打尖、宿驻、办公使用。皇帝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便会在张三营行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当年这里上层人物云集,热闹非凡,它和避暑山庄一起,成为清政府的另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当时宫南向,门殿三间。门内为一殿一厦式垂花门,内大殿五间,抄手廊与垂花门连接。后殿五间,东西各有一跨院,分别为果园和花园。行宫东有水潭,西有莲花山,南有锣鼓山,北有磨盘山,伊逊河从北流来,山环水绕,风光绮丽,占地近百亩。

    U9oPf9HHDWtYZZxTnUCEoYPenCY.cnt.jpg



    1937年,日伪统治时期,张三营行宫被毁掉。


    一位75岁的土生土长的张三营人说,儿时的记忆里,被毁掉的行宫遗址是他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游乐场所。时过境迁,当初还有的一些断壁残墙不知何时也已被当地百姓拆走和其它泥瓦砖块一起盖成了自己的房子。而今,曾经的行宫已被一片现代村庄所取代。


    当地还有一座寺庙——地藏寺。大门口褪色的春联已经被风吹掉了大半,只是围墙上彩旗依旧飘飘。这里建于嘉庆21年,东临张三营镇,西与莲花山遥遥相望。整座寺庙均为近几年重建,仅剩少数建筑部件,虽已没有太大的历史价值,但在当地一些村民心里仍有极高的地位。


    9phwpSNnX_3Jn-QdSFkT3_vR41g.cnt.jpg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张三营人,为家乡自豪,也为多处自然风光和古迹被毁坏而心痛。尽管恢复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但让他们期待的是,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塞外古镇也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